带标签的相关帖子

伊朗


【 “人”者无疆 】|德黑兰大学人文学院访学记

【 “人”者无疆 】|德黑兰大学人文学院访学记

在伊朗的文化传统中,菲尔多西的一句诗对伊朗人的生活追求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,“谁有了知识就有了力量,迟暮的心因知识而年轻”(توانا بود هر که دنا بود، ز دانش دل پیر برنا بود)。我经常能在德大的校园里看到很多年长的研究生,大家也习以为常,并不觉得这是一件稀罕的事。他们往往在工作后重返校园,有的人需要需要花上五到八年的时间来修读自己的博士学位,甚至我还听说,有的学生用了一辈子在钻研自己的博士课程。伊朗朋友们在求知路上表现出的对于年龄问题的淡然,和我所认识的中国的大学们是很不一样的。这也不由得让我反思起我自己,我又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学习的呢?我是否只是把它看作为一项阶段性的任务呢?我又有多久没有感受到知识其实就是人生的长度,是生命自发的追求了呢?

阅读更多
“我在伊朗教汉语”——初见“伊”人

“我在伊朗教汉语”——初见“伊”人

时光荏苒,那些萍水相逢的音容笑貌或许早已成过往云烟,对他们来说,我也许只不过是生活中遇到的又一个中国人,但这些“一面之缘”却给当时身处异国他乡的我带来了无数的感动和温暖。那些在伊朗的相遇,每每想起,都是亲切的怀念。

阅读更多
在伊朗汉教路上的"小确幸"

在伊朗汉教路上的"小确幸"

我曾憧憬用满腹教学热情感动伊朗,却最终沉溺于在这儿遇见的一系列小确幸里。村上春树说:“没有小确幸的人生,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罢了。”我庆幸在漫漫汉教路上,享受着生命中点点小确幸的浸润。

阅读更多
一位孔子学院教师的“伊”时光

一位孔子学院教师的“伊”时光

子曰: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我虽曾在泰国任教过两年,但学生的年龄阶段、汉语水平以及学习目的并不一样,所以在了解学生和教材的同时,也得对自己的教学方式、方法进行调整。德黑兰大学中文专业的课堂,不存在太多课堂管理的问题,而且学生都是成年人,教师的重点在于传授中文知识,提高学生的听、说、读、写技能。

阅读更多